胡林翼撫鄂,一新需次縣令進謁,年約五十許,時方盛夏,令搖扇不止,胡心弗喜也,語之曰:「可脫帽!」,令如之,仍搖其扇,胡慍謂:「可再卸上衣!」令又如之,胡拂然返內堂,令始之(“之”應作-知)獲咎,倉皇袒褐而出。

──胡林翼巡撫湖北(胡林翼,咸豐五年(1855)調湖北按察使,升湖北布政使、署(代理)巡撫),一位候補職缺的縣令前來進謁,年紀約五十幾歲,時當盛夏,縣令熱得不停搖著扇子,胡林翼看了心裡不高興,對他說:「可以脫了帽子!」,縣令照話脫了帽子,卻仍不停搖扇,胡林翼生氣說:「可以再脫上衣!」縣令又照話脫了上衣,直到胡林翼怒氣沖沖返回內堂,縣令這時才知道得罪上司,倉皇光著膀子離開。

  湯太夫人見其有慍色,問故,具以實告,曰「此真辱沒衣冠,安能膺民社任?」太夫人曰:「不然!此乃不(“不”應作-讀)書人本色,特不知官場儀注耳。奈何以一扇棄士?且汝為上司,屬吏���過,當正言諭之,今出之以播弄,是汝亦有過矣!」

──湯太夫人(即胡林翼母親,娘家姓湯,縣志作者尊稱其為太夫人)看見胡林翼面有怒色,詢問緣故,胡林翼具實以告,說:「這人真是丟盡官員顏面,怎能擔任一縣的地方長官?」太夫人說:「不對!這才是讀書人本色,只是不瞭解官場儀節啦。怎麼可以因為一把扇子而捨棄士人?況且你是上司,下屬官吏有了過失,應當清清楚楚向他明說,如今以嘲諷的口吻玩弄,這樣你也有錯啊!」

  林翼悟,明日再傳諭入見,則已不復持扇,氣度安閒,亦無澀縮態矣!詢之為舉人大挑班,問:「何為而服官?」答曰:「想賺三千銀耳!」胡雖不懌,而膺服母訓,隱忍未發,再問:「賺三千銀又何為?」曰:「卑職家貧,力不能讀書,胥賴祠堂津貼、族戚資助,幸而中一榜,獲一官,欲得一千金捐入祠堂、一千金分贈族黨,餘則養妻子也。」胡頷之。

──胡林翼懂了,第二天又傳縣令入見,縣令已然不再持扇,氣度安閒,也沒有畏懼拍寫的樣子了!詢問後知道縣令出身於“舉人大挑”(舉人大挑,清代在會試後,由落第舉人中選拔一批年齡適中、能力和才華相當的人,授予知縣、教職等銜)班,問:「為甚麼而作官?」答說:「想賺三千兩銀子啦!」胡林翼雖不高興,卻聽從母訓,隱忍不便發作,再問:「賺三千兩銀子又為了甚麼?」說:「卑職(縣令自稱)家貧,財力不能讀書,全都依賴祠堂津貼、家族親戚資助,如果走運考中一榜,獲得一份官職,想將一千兩銀子捐入祠堂、一千兩銀子分贈親族鄉黨,其餘就用來養活老婆孩子了。」胡林翼點了點頭。

  已而委署某縣,在任年餘,無一上控案、無一未結獄、無一欠完糧,胡曰:「此所謂安靜之吏,悃樸(“樸”應作-愊)無華也。微母訓,吾幾失一好官矣!」

──後來委任某縣,在任一年多,沒一件越級控訴的案子、沒一件尚未結獄的案子、沒一件欠繳稅糧的案子,胡林翼說:「這是所謂:『安靜之吏,悃愊無華也(安靜之吏,悃ㄎㄨㄣˇ愊ㄅㄧˋ無華,讓人民休養生息的官吏,真誠而不浮誇。典出《後漢書•章帝紀》:“安靜之吏,悃愊無華。”)。』要不是母親教誨,我幾乎失去一位好官了!」

  亡何,令具稟求謁,許之,令攜印至,胡笑問:「三千銀已到手否?」曰:「託大師(“師”應作-帥)洪福,尚餘三百金,謹與印具呈,卑職自是歸矣!」遽(“遽”應作-遂)袖出銀並印置几上,長揖而去。

──不久,縣令上呈報告要求進謁,允准後,縣令攜帶官印來到,胡林翼笑著問:「三千兩銀子已然到手了沒?」答說:「託大帥(大帥,清代巡撫主管一省軍政、民政。此以尊稱胡林翼)洪福,還多餘三百兩銀子,謹與官印全都繳還,卑職從此回家去了!」於是從袖中拿出銀子和官印一同放在几案上,深深作了一揖就離去了。

  昔人集蘭亭序字作楹帖,有極自然成格者,如「知足是人生一樂,無為得天地自然」此令可謂得之,故曾國藩曾書聯贈胡曰:「舍己從人大賢之量,推心置腹群彥所歸」信不誣也。

──古人聚合王羲之《蘭亭集序》的字作為楹聯範帖,有極為自然獨成一格的,如:「知足是人生一樂,無為得天地自然(知足真是人生一種快樂,無為才得天地無限自然)。」這位縣令可說掌握了其中重點。因為這件事,曾國藩曾經寫了一幅對聯贈送胡林翼說:「舍己從人大賢之量,推心置腹群彥所歸(不再固執、隨順他人,要有大賢(大賢,才德非常的人)度量;誠意作事、真心待人,能使群彥(群彥,各方人才)歸心)。」真不是蓋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lizabeth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